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知行脱节”的成因与对策
引用本文:张春玲.“知行脱节”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评论,1999(5).
作者姓名:张春玲
作者单位:河南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    要:在人的活动中,知与行是两个基本的环节。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通常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使教育对象做到“知行合一”。然而,当前德育工作者普遍感到焦虑、无奈和痛心的恰恰是许多受教育者“知行不一”,甚至“知行脱节”。在中小学道德教育中,“知行脱节”是教育者时常遇到的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一种表现。本文拟就…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