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国学“思”与“行”
引用本文:李烈,芦咏莉.国学“思”与“行”[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4):47-48.
作者姓名:李烈  芦咏莉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摘    要:国学课程的源起
  国学概念的提出,一来源自于清光绪末年开始推动的“废科举、立学堂”、一味强调“教习西学,以富国强兵”的新式教育体制,为此政府觉得应该在新式教育中仍保留中国学问的地位,希望在西学冲击之下,学生仍要读点经书。国学概念的提出,二来源自于当时的梁启超、黄节、邓实、章太炎、刘师培等革命党人,他们认为“国学”是一个国家的立国精神:“国粹者,一国精神所寄也。其谓学,本之历史,因乎政俗,齐乎人心之所同,而实为立国之根本源泉也。”(《国粹学报·论国粹无阻于欧化》)强调国学不等于“君”学,内涵非经学之儒家一家之学,而应“复兴古学”,意指具批判精神、反封建君主专制的诸子学。

关 键 词:国粹学报  新式教育  革命党人  废科举  刘师培  国学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  上下五千年  物质文化遗产  章太炎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