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庄子》内篇中的本体辩证哲学
引用本文:成中英.《庄子》内篇中的本体辩证哲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6).
作者姓名:成中英
作者单位: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
摘    要:本文是对庄子内篇的一个本体性的哲学诠释。彰显七篇包含的辩证发展的前提:宏观超融的道的观点引发了齐差异万物于一同的论述。过去对齐物论的说明争论可以由《逍遥游》作为起点来加以解决:齐物论者,非齐天下的物论也,而为齐天下之物之论;此处应显示出本体诠释的整全性而不必陷入个别经典诠释的质碍之中。齐物之论有其前提,也有其后果,如此方能说明齐物论后五篇的辩证发展,形成了对庄子内篇的整体的本体辩证的深入理解,为庄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对汉学家或汉学派A.C.Graham等对庄子文本的某些看法进行了批判的回应。为了论证此观点,本文先从庄子其人处入手,进而分析了《庄子》与《老子》、易学、禅学的思想异同。《老子》以简易的方式发挥了有无变易之"道",而《庄子》则运用"寓言""重言""卮言"以更细致地、更扩大地强调了"道"的曲折变化;仍能统一宇宙变化的真实感与无常感,导向禅学中变中见常、常中见变的智悟。从以上的比较之中,可以凸显《庄子》既出且入的本体辩证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贯通对《庄子》内篇七篇的整体理解:《逍遥游》与《齐物论》作为七篇中的本体思想原理,从整体与个体的层面上发挥了本体之知,之用,之行。本文因而彰明了内篇七篇中道与人的本体之知见与用行之合一,形成了《庄子》的本体辩证哲学。

关 键 词:《庄子》  本体  《老子》  易学  禅学

A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Ontology about the Inner Chapters of Chuang-tzu
Cheng Zhongying.A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Ontology about the Inner Chapters of Chuang-tzu[J].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4,53(6).
Authors:Cheng Zhongy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