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浅谈电视新闻的可信性和参与性
引用本文:郭静洁,穆忠玉.浅谈电视新闻的可信性和参与性[J].新闻传播,2005(7):27-27.
作者姓名:郭静洁  穆忠玉
作者单位:[1]黑龙江电视台 [2]鹤岗电视台
摘    要:(一)可信性,可信性是新闻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传播学认为,传播和接受信息,需经过这样的过程:信息源——编码(制成符号)——传递——解码(了解符号的含义)。无论是报纸新闻、广播新闻还是电视新闻,它们的信息源都是新闻事实,而在这个过程中,或者由于编码不清,造成受众难以解码,无法了解信息原意;或者由于解码者(读者、听众、观众)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无法解码(比如不识字的人无法读书看报):或者由于解码者和编码者在认知结构上不同,双方造成误解,这些都会影响新闻事实在受众心中的可信程度。传播学认为,对新闻事件的转述层次越少,其可信程度就越高,报纸新闻的新闻事实是经过记者的了解、观察、归纳、构思再转述过来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一些记者的主观意识和态度,读者与事件本身没有任何接触,也无法亲自调查来验证记者的叙述,因此处于只能接受这样一个被动的地位,同样,在广播新闻中记者的转述层次仍占主导地位,听众的被动状态仍没有彻底改变。

关 键 词:电视新闻  可信性  参与性  新闻事实  报纸新闻  广播新闻  生存和发展  新闻事业  文化水平  认知结构  新闻事件  主观意识  主导地位  传播学  信息源  解码  记者  编码  转述  接受  符号  受众  读者  听众  层次  原意  观众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