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明代的官办语言学校——四夷馆
引用本文:林子.明代的官办语言学校——四夷馆[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89(2).
作者姓名:林子
摘    要:在我国历史上,历代王朝一直与边疆各少数民族及境外许多国家、区域保持着种种联系。到了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更是日趋频繁。明廷为接待各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使节,处理有关事务,需要一大批通晓诸蕃语言文字的人才,遂于永乐五年(1407)。设立了一个专门译写诸蕃文字、培养通晓诸蕃语言文学人才的机构——四夷馆。 明代统治者深深懂得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如其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曾一再强调“贤才,国之宝也”,“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认为学校乃是“国家员之取人才之地也”,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基于这种思想,在其统一天下前,便有国子学的设立,统一天下后,即令全国上下“无人而不纳教”。其后各代皇帝,亦对教育颇为重视。四夷馆与国子监同为明代中央设立的最高学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