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二维网络铜(Ⅱ)配位聚合物[CuBr(bpy)]n的合成与晶体结构研究
引用本文:张志坚,林建雄,孙雄飞,邝代治,张复兴,蒋伍玖,庾江喜,朱小明.二维网络铜(Ⅱ)配位聚合物[CuBr(bpy)]n的合成与晶体结构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6):48-50.
作者姓名:张志坚  林建雄  孙雄飞  邝代治  张复兴  蒋伍玖  庾江喜  朱小明
作者单位:[1]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 [2]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TZ2025);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2C0537); 衡阳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KJ30); 衡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2); 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CX1109)
摘    要:溴化铜与4,4′-联吡啶(Bipyridin,bpy)合成二维网状铜配位聚合物CuBr(bpy)]n,经元素分析、IR和X-射线衍射表征分子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学参数:四方晶系,空间群I41/acd,晶体学数据:a=1.44019(11)nm,b=1.44019(11)nm,c=3.8505(3)nm,α=90°,β=90°,γ=90°,V=7.9865(11)nm3,Z=32,Dc=1.994g/cm3,μ(MoKα)=0.71073cm-1,F(000)=4672,R1=0.0281,wR2=0.0641对I〉2σ(I)的衍射]和R1=0.0522,wR2=0.0746(对所有的衍射)。共收集8980个数据,其中独立衍射点1386个,可观察衍射I〉2σ(I)]点984个用于结构精修。中心铜原子与吡啶氮原子和溴原子进行配合,形成变形四面体构型,每一个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形成二维网状结构,网络结构间又以氢键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三维结构。

关 键 词: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量子化学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