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清华简与先秦美学之“贵中”精神
作者单位:;1.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中"历来被认为是儒家美学的重要观念和范畴之一,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中庸""中和""中正"等概念,彰显着儒家美学崇尚中正平和、不偏不倚、温柔敦厚的"贵中"精神。随着战国竹简文献的发现与问世,"中"观念的来龙去脉、价值影响得以更加明确与清晰,即尚"中"、贵"中"是中华民族具有的一种观念,在"前"儒家时期就已出现,儒家美学是对这种观念的传承、发展与拓展。它以甲骨文、金文之"中"为源头活水,至迟在春秋中期形成了技艺、情感合于"中"的观念。春秋末期,孔子将"中"吸收进他的思想中,开始成为儒家美学的重要内容。战国时期,《中庸》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中",提出了人的举手投足、思想情感须符合"中庸""中和"的标准,这样才能进入集真善美为一体的"天人合一"境界。这种以甲骨文、金文之"中"为源头活水,经春秋时期的发展,最后积淀于儒家美学中的"贵中"精神,对后世儒家美学乃至整个中国美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 键 词:清华简  儒家美学  “中”  天人合一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