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慢性痛的挑战
引用本文:张旭.慢性痛的挑战[J].中国科学基金,1996,10(2):90-93.
作者姓名:张旭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西安710032
摘    要:虽然痛被用来描述所有真正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用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但实际上痛有两种:第一种是伤害性痛,这种痛是生理性的,与伤害性刺激有关,第二种是临床痛,它有急性与慢性之别。急性痛源于软组织损伤和炎症,具有生物学意义,慢性痛是由神经病理改变所引起的持续性感觉异常,难于治疗。很多分子可能在伤害性痛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如经典神经递质、神经肽、质子和三磷酸腺苷等。然而新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初级感觉神经细胞中的一氧化氮合酶、神经肽及其受体的表达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种初级感觉神经细胞的新的细胞表现型可能与周围神经损伤后常发生慢性痛的起因有关。这些结果有力地提示,慢性痛具有有别于伤害性痛和急性痛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慢性痛研究的快速发展不仅使我们对痛机制有新认识,而且将为治疗慢性痛提供理论基础。

关 键 词:  慢性痛  神经递质  神经肽  受体  一氧化氮合酶  可塑性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基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基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