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突破诗的约束——梁上泉散文诗的美学特征及文体意识考察的意义
引用本文:赵心宪.突破诗的约束——梁上泉散文诗的美学特征及文体意识考察的意义[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4(4).
作者姓名:赵心宪
作者单位: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
摘    要:一、梁上泉散文诗的美学特征 梁上泉收入《献给母亲的石竹花》散文诗集的88首作品,与40多首未入选作品比较,“突破诗的约束”是相对成功的。未入选作品能让我们了解诗人散文诗文体意识有关散文诗形态最低标准的基本理解;通过入选作品的相互比较,诗人有关散文诗美学特点的领会与把握,亦可寻到蛛丝马迹。 (一)散文诗创作的美感特点——表现“小感触”内中诗意“裸体的美”。郭沫若说:“我相信有裸体的诗,便是不借重于音乐的韵语,而直抒情绪中观念之推移,这便是散文诗,……就譬如一张裸体画的美人,她虽然没有种种装饰的美,但自己的肉体本是美的。”从创作角度说,散文诗的“裸体”美是分两步获取的,第一步寻找美的“裸体”。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影响时的自我坦露,是理论上美的“裸体”之所在,所谓没有诗的外壳的“诗的内核”。梁上泉的散文诗创作实践是选择鲁迅《野草》一样的,日常生活自由、随意散文化的情绪、感觉中,有诗意的(新鲜的、有味、厚实的)“小感触”即梁上泉所说的“零碎的生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