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耕地数量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引用本文:牛海鹏,张安录.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耕地数量变化驱动机制分析[J].资源科学,2008,30(10):1533-1540.
作者姓名:牛海鹏  张安录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武汉43007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773047);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编号:2006BAB15B05);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08-01)。
摘    要: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耕地生态元和耕地生态位的概念,然后从耕地数量生态位和效益生态位耦合关系入手,构建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和效益生态位驱动力测度模型,并分别从城乡结合部、农林交错区和整理复垦开发区等局部空间具体分析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的作用机制和作用过程。同时指出,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在利用过程中具有主导效益效应,即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主导效益生态位的大小及生态位差对耕地数量生态位的扩充、压缩及扩充压缩的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最后,运用所构建的耕地效益生态位测度模型和作用机制,对焦作中心城市和六县(市)城乡结合部1997年~2006年耕地数量变化的效益生态位驱动力变化及驱动机制进行了总体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耕地与建设用地主导效益(经济效益)生态位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分异性,这是耕地数量减少和空间变化差异性的重要原因。总之,文章将耕地数量变化与其驱动机制研究纳入到一个体系当中,即耕地数量生态位变化规律、动态特征是其效益生态位变化和空间分异性的直接反映和外在表现,从而为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关 键 词:耕地生态元  综合效益生态位  主导效益效应  驱动机制  焦作市

Mechanisms of Changes in Quantity of Cultivated Land based on Niche Theor
NIU Hai-peng and ZHANG An-lu.Mechanisms of Changes in Quantity of Cultivated Land based on Niche Theor[J].Resources Science,2008,30(10):1533-1540.
Authors:NIU Hai-peng and ZHANG An-lu
Abstract:
Keywords:Cultivated land eco-unit  Comprehensive benefit niche  Dominant benefit effect  Driving mechanism  Jiaozuo City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