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亚成矿域含矿岩浆氧逸度及其对大型斑岩铜矿的控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环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带矿产资源预测和靶区评价”成果
引用本文:申萍,王燕.中亚成矿域含矿岩浆氧逸度及其对大型斑岩铜矿的控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环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带矿产资源预测和靶区评价”成果[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6(3):55-57.
作者姓名:申萍  王燕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摘    要:斑岩型矿床为世界提供75%的铜、50%的钼和20%的金而闻名于世且备受关注,成为矿床学界长期研究的课题。中亚成矿域发育许多大型和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如Oyu Tolgoi (>3600万吨铜,1432吨金)、Kal’makyr (>2400万吨铜,>2250吨金)、Aktogai(1250万吨铜)、Erdenet(1100万吨铜)等,何种因素控制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是矿床学家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研究表明,岩浆的氧化状态是决定斑岩铜矿形成的关键,且岩浆的氧逸度达到fO2>NNO +1即可形成斑岩铜矿床,那么,岩浆氧逸度达到多高能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这一问题尚未解决。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