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寒衣”与“寒衣节”
引用本文:刘大勇 ,王清平.“寒衣”与“寒衣节”[J].语文世界(高中版),2002(10).
作者姓名:刘大勇  王清平
摘    要:“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李白有名的《子夜吴歌》。诗中的“良人”,即丈夫。这首诗描写唐代的“军嫂”们,在严冬到来之前的秋天,在月光如水的夜晚,怀着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为戍守西北边疆的丈夫赶制御寒的冬衣。为什么要“捣衣”?原来我国大量推广种植棉花,是在明代。而在唐代,官僚贵族穿丝织品,平民百姓则穿麻布。麻布纤维粗而硬,必须放在砧石上,用“杵”(棒棰)将其捶打得柔软,制成衣服,穿在身上才舒适。唐代长安有300万人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作者听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