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历史情意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情境的创设
引用本文:李冠乾,彭顺生.历史情意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情境的创设[J].教育导刊,1994(6).
作者姓名:李冠乾  彭顺生
作者单位:广州师院历史系
摘    要:情意教学又称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充分利用课文的情感因素,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感情为中介,强化学生认识和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高尚情操的教学方法.情意教学作为一种运用现代教育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情的发展.(一)实施情意教学必须制定情意目标.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并借鉴教育心理学一般的分类法则.历史科学情意目标一般可分为四类:即“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和“爱国主义感”.历史知识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极好教材,而爱国主义又是形成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纽带.因此,爱国主义作为情意目标应在历史学科四项情意目标中占突出地位.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属于理论知识的范畴,不宜单列为情意目标,但作为观点和意识,应当贯穿和体现于情意教学的各类目标之中.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为达成“爱国主义”的情意目标.就要通过无数爱国仁人、志士为民族繁荣、祖国富强而抛头胪、洒热血的生动事例,向学生传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历史教学情意目标的制定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依据之上.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