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课堂意外后的精彩——《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教学案例
引用本文:周万瑜.课堂意外后的精彩——《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教学案例[J].快乐阅读,2011(14):112-114.
作者姓名:周万瑜
作者单位:瑞安市鲍田中学;
摘    要:当前,教师们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相对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一切都是预设好的,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等,甚至于每个环节各安排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各设置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等等,都事先设计好,一环扣一环,它都是围绕着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新课标下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我们必须用这一思想来指导课堂教学设计,预设生成,这样在生成面前我们才不会出现措手不及的尴尬局面。现在"非预设性生成"的教学理念非常流行,但是有一些教师曲解了"非预设性生成"的真正含义,他们误认为既然生成是不可预设的,那么索性不用预设了,每堂课顺水推舟,随波逐流,上到哪里算哪里。不精心备课,怎么能上好课,这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有违于教学常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笔者通过案例说明科学课堂教学要注重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的有机结合,以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 键 词:科学课堂教学  预设  生成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