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科学课中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
引用本文:刘云艳.科学课中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07(3):74-74.
作者姓名:刘云艳
作者单位:江苏铜山县大彭实验小学,221100
摘    要: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教学,一般指课程计划中的科学课和相关的课外探究活动的教学及指导。所谓数据,主要指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通过观察、实验等操作活动所得到的相关数据。数据意识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使学生以实验寻求有利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自觉运用数据解释相关的问题或现象,从而不断得到可靠的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学生通过探究初步知道,一个单一的数据是证据,它能证明事物在一点上变化的结果,不能代表其他;一组数据是证据,它能证明事物在一个变化周期里的结果,不能代表普遍现象;多组重复实验的数据是证据,能证明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相同的变化结果,具有普遍性。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利用各种方法得到的大量数据,还需要通过整理和分析,才能发现彼此之间的联系与蕴含其中的规律。有时数据可能不可靠,还需要不断地进行重复研究,以期得到可靠的且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数据,不断提升数据的应用价值。

关 键 词:数据意识  学生  科学课  培养  课外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教学  课程计划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