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引用本文:钱光华.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12).
作者姓名:钱光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海晏中学 江苏通州
摘    要:在写作流程中,“物”转化为“意”,“意”转化为“文”,是一条重要的写作心理规律。这种双重转化机制靠的是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想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和谐运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发散中设计,在想像中立意,在聚合中表达。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1发散中设计想像力被人们称之为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想像不但能够转移经验,还能够虚构图像和变幻形态。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推想,从而产生新的设想,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苏教版初中教材《我的老师》。结尾写道:“什么时候,我能再见我的蔡老师呢”语言朴实中见真情。为了加强情感体验,配合写作训练,要求学生续写《蔡老师,我又见到了你》,并由学生设计与蔡老师见面的几种可能性。学生的设计五彩纷呈:在教师节前夕,作者特意回家乡看望老师,祝贺老师节日快乐,与蔡老师见面了。②在国庆节,蔡老师作为观礼团的成员到北京参加活动,师生又见面了。③作者回乡探亲,而年逾花甲的蔡老师是作者的小亲戚的校外辅导员,在校外活动中,师生见面了。④作者作为记者参加全国优秀教师表彰大会,蔡老师作为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师生又见面了。⑤蔡老师...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