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师生主体性的缺失风险与复归策略
引用本文:朱珂,张斌辉,张瑾.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师生主体性的缺失风险与复归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24(4):52-58.
作者姓名:朱珂  张斌辉  张瑾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网络学习空间中学习共同体组织策略与优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YJAZH128);;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项目编号:22IRTSTHN031);
摘    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教育主体在与数字化技术的碰撞下面临主体性缺失的风险。文章从主体性概念的哲学探究出发,解析出师生主体性缺失与技术异化问题的内隐与外显现象。师生主体性缺失自然地发生于教学活动中,内隐且难以觉察;技术异化现象具有外显性,代替主体性缺失暴露在观察者的视野之内。基于视角主义理论,从“人”“教育”和“技术”的三重视角和两两关系审视技术异化现象,构建“三位一体”异化关系分析结构。究其异化原因,追溯至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形而上学根基,通过链式逻辑分别演化出“有机体—环境”和“主客体依存对立”的存在模式,进而衍生出技术意向性和技术不当使用的归因实体。对主体性缺失的现象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主动遵循数字技术的意向性逻辑、借由发展实践修复师生主体性的缺失、超越原有建构模式以回归师生主体性本身的复归策略,以期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筑牢师生主体性根基。

关 键 词:教育数字化转型  主体性  异化现象  数字化技术  技术意向性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