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解析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的演绎
引用本文:王贺.解析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的演绎[J].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17(6).
作者姓名:王贺
作者单位: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杭州,310024
摘    要: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十八世纪下半叶最为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本文将就其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Hob.XVI:50-52)当中的《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为例,探析其晚期钢琴奏鸣曲的演绎风格。笔者在收集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的文字资料过程中发现,国内对于海顿钢琴奏鸣曲研究的书籍和文章比较少,尤其对于海顿奏鸣曲演绎研究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应该说:我国学者对于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不乏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学术成果。在参阅了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海顿钢琴奏鸣曲尤其是海顿晚期三首奏鸣曲的所有文章之后,笔者从演奏者的角度探索《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的演绎问题,抓住演奏此曲时的情绪把握,比如力度处理及性格体现、肢体语言与音乐语言的同构现象、以及如何把握整首作品的完整性等等。

关 键 词:海顿  钢琴奏鸣曲  艺术形象  演绎手法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