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钱刀到圜钱: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的标准化与多样性
引用本文:王文成.从钱刀到圜钱: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的标准化与多样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65-76.
作者姓名:王文成
作者单位:昆明学院
摘    要:先秦时期的生产工具——钱、刀,在失去实用工具功能之时,通过铭铸“匕”“化”“釿”“刀”等价值单位,标明所代表的交换价值——面值,完成了第一次标准化,成为了最早的金属铸币。然而作为铸币的钱、刀,很快减重或含铜量下降成为“虚价”大钱,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差异扩大,价值体系陷入危机。历经梁布、“比”布、三孔布、三晋两周圜钱、齐国“賹化”圜钱的探索,青铜铸币含铜量稳中有升,逐步以新的重量单位——寽、两、铢等,标明币值,探索重建新的价值体系。而秦国“半两”圜钱的设计,更返朴归真,直接以新的重量单位为铭。“重如其文”,体现了青铜铸币再次走向标准化的基本方向。先秦时期青铜铸币,通过铭铸货币单位,把交换价值与青铜金属体融为一体,经过了一个标准化走向多样化、再次转向标准化的演变历程。

关 键 词:春秋战国时期货币  铸币标准化  铸币多样性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