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地理距离、银行数字化转型与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规模——来自F省农信系统的证据
引用本文:郑海荣,马九杰,王馨.地理距离、银行数字化转型与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规模——来自F省农信系统的证据[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14-134+207.
作者姓名:郑海荣  马九杰  王馨
作者单位:1.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普惠金融研究院;2.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基建’背景下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策研究”(20BJY153);
摘    要: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规模会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从而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利用F省农信系统67家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2018—2020年808 084个样本构成的混合截面数据,分析地理距离、银行数字化水平对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规模的影响,发现:农户到乡镇行社网点的地理距离对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规模存在负向影响;但银行的数字化水平越高,地理距离对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规模的抑制作用会越小。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银行数字化转型缓解地理距离对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规模的抑制作用会受到农户数字金融素养、区域内银行竞争程度和银行商业化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农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和投向农林牧渔贷款的缓解作用更大。因此,应该积极引导和规范银行数字化转型、重视培养和提升农户的数字金融素养、适当推进农村地区银行的商业化改制。

关 键 词:地理距离  银行数字化转型  农户信贷供给规模  普惠金融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