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经济带局部城市收缩、发展分异与空间作用机理探讨
引用本文:刘玉博,张学良.长江经济带局部城市收缩、发展分异与空间作用机理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129-143+179.
作者姓名:刘玉博  张学良
作者单位:1.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2.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9AZD006);;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课题“长三角地区局部城市收缩与城镇体系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ECK002);
摘    要:局部城市收缩对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甄别长江经济带收缩城市,并分析收缩城市与非收缩城市的发展分异,进一步地基于“中心—外围”范式,利用交通时长数据,探讨不同区位城市收缩的空间作用机理,其结论显示:(1)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有51个收缩城市,其中26个延续了自2000年以来的人口负增长趋势;(2)收缩城市在人口年龄结构、教育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公共服务等方面,与非收缩城市出现系统性差异,伴随人口选择性流失,长江经济带局部城市收缩可能形成了除东中西和城乡以外的另一种区域差距的类型,即收缩城市与非收缩城市的发展分异;(3)与中心城市的相对区位非线性地影响城市规模:与中心城市的最短交通时间小于50分钟的城市,倾向于实现人口正增长,大于50分钟的城市人口增长率呈非线性变化,更容易出现城市收缩。基于上述结论,有关方面应当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体系,加强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交通路网建设,引导长江经济带收缩城市合理地“瘦身健体”,从而推进长江经济带整体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长江经济带  城市收缩  区域差距  “中心—外围”范式  人口空间布局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