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
引用本文:张剑光,王晓洁.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J].历史学习,2009(Z1).
作者姓名:张剑光  王晓洁
摘    要:一般来说,疫病往往是动乱和战争的产物,越是社会混乱时期,疾疫发病率越高,为害时间较长。相反,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虽然疫病仍会发生,但只要有正确得当的救灾抗疫措施,疫病流行的频率就低,规模亦有限。东汉末年,大疫一场接一场。桓、灵、献三帝共七十年,比较大的疫病流行有十六次之多,其中好几次是全国性的大流行。曹植《说疫气》谈到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疫时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面对疫病,我们的祖先没有被吓倒。上至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下至平民百姓,一同抗疫救灾。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