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海上丝绸之路:18世纪欧洲美学中国化及其范式革命
引用本文:代迅.海上丝绸之路:18世纪欧洲美学中国化及其范式革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02-114.
作者姓名:代迅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中文系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二十世纪域外文论的本土化研究”(12&ZD166);
摘    要:长期以来,中西美学关系研究的主流范式是讲述西方对中国的影响,忽视了中国美学对西方的影响。回顾中西美学交流的历史可以看到,17—18世纪,中国风景美学观念随着中国风进入西方,适逢其时地满足了剧烈变化中的西方美学发展的内在需求。18世纪欧洲浪漫主义兴起并以对自然风景的重新发现和对异域风情的热衷迷恋为其重要特征,中国风作为遥远的异域审美文化融入其中并起到了重要形塑作用。欧洲美学史由此到达了一个转折点,平衡对称、规则整齐、比例和谐等被视为金科玉律的古典美学观念受到公开质疑并渐告式微,不规则、非对称、多样性和惊奇感等现代美学观念渐成主流。中西美学交流的历史事实表明,中西美学理论并不存在所谓“不可通约性”之类无法跨越的鸿沟。建立讲述中国美学对西方影响的新的学术范式的时机已趋成熟。

关 键 词:海上丝绸之路  18世纪  欧洲美学  中国化  范式革命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