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与产业布局的空间关联性——基于Moran指数的解释
引用本文:袁冬梅,魏后凯,于斌.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与产业布局的空间关联性——基于Moran指数的解释[J].中国软科学,2012(12).
作者姓名:袁冬梅  魏后凯  于斌
作者单位:1.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北京100732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北京,100732
3.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贸易促使我国地区差异扩大的机理与协调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摘    要:本文在对地区差距进行产业分解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的Moran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1997-2008年间我国31省区市制造业和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结构特征与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东部与中西部制造业和服务业空间集聚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发展趋势,且在极化区域内通过集聚的路径依赖与累积循环机制,影响地区差距的演变.尽管以上海为中心形成的强强集聚区产生了正向增长极效应,但这不足以短期内完全打破两极化发展的分化现象.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考虑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事实与趋势,发现服务业对地区差距的贡献日益强化并可能成长为主导因素.因此,从长远发展看,要缩小地区差距,应加快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三大增长极的辐射效应;同时,应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优势,优化投资环境,培育强势产业,积极加强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分工合作,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长极.

关 键 词:地区经济差距  Moran指数  集聚效应  辐射效应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