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西南干旱时空分异特征北大核心CSCDCSSCI
引用本文:姚玉璧,张强,王劲松,尚军林,王莺,石界,韩兰英.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西南干旱时空分异特征北大核心CSCDCSSCI[J].资源科学,2015(9):1774-1784.
作者姓名:姚玉璧  张强  王劲松  尚军林  王莺  石界  韩兰英
作者单位: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730020;2.甘肃省定西市气象局743000;3.西北区域气候中心73002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430206);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106029;GYHY201006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5118;41175081)
摘    要:基于相对湿润度的干旱指数,应用1958-2012年中国西南8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研究中国西南干旱时域变化、空间分布和次区域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58-2012年西南平均干旱区域占总面积的30%左右,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和云南中北部区域干旱发生频率在60%以上,大部分区域干旱强度呈增加趋势。EOF mode 1反映出西南区域干旱强度振荡的位相相同;云贵高原中部易出现异常干旱、振荡强度大且敏感。EOF mode 2特征向量场北部与南部呈反相位分型特征,其形成机制是南部片区的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偏南地区主要受南亚季风影响,而北部片区的四川、重庆和贵州偏北地区主要受青藏高原季风、东亚季风的影响。依据REOF特征向量场结构类型,将研究区域划分为4个次区域;"川西高原异常型"干旱强度显著减弱,由干变湿的突变点在1987年。"四川北部异常型"干旱强度显著增强,由湿变干的突变点在1968年。"云南高原异常型"和"贵州高原异常型"干旱指数均呈波动下降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关 键 词:干旱  相对湿润度指数  空间异常分型  次区域变化  气候变暖  中国西南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