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语文要“咬文嚼字”,不能当“伴娘”——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引用本文:刘尊建.语文要“咬文嚼字”,不能当“伴娘”——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J].湖南教育,2006(20).
作者姓名:刘尊建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花园小学
摘    要:思考之一:要走进文本,切莫“雾里看花”反例《]赠汪伦》一课的教学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像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合唱一曲《朋友啊,朋友》。点评]从课堂教学看,很“热闹”,看投影、表演、画画、听音乐等,语文课成了一个联欢活动,让人眼花缭乱。老师没有让孩子沉下心去,让孩子走进文本,只注重形式,学生的知识、语文能力收获很少,忘记了“本”。正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课的教学第一步,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插图,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第二步,读练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2.在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3.在 ̄ ̄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第三步,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名词前面都加了表示颜色的词)加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联系诗句说说理由。2.请将4个...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