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清末民初汉语文言与白话“二言”现象论
引用本文:高玉.清末民初汉语文言与白话“二言”现象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114-124.
作者姓名:高玉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语言变革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16ZDA190);
摘    要:清末民初汉语是文言文与白话文两种语言通行,文言文处于主体地位,白话则越来越成熟,在文言与白话之间则有很多中间形态比如半文半白、浅近文言文,即“近代汉语”。语言是思想的深层基础,文言文特别适合表达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国语”表达现代思想则准确而有效,清末民初汉语“二言”现象是近代思想文化活跃的表象也是原因。在思想的层面上,近代汉语及其发展变化反映了中国思想文化在宋之后的状况和发展变化。汉语在清末民初时期越来越趋向以白话为主以文言为辅的局面,并最终发生转型即从古代汉语转型为现代汉语。清末民初汉语在构成上非常复杂,白话与文言共生,既矛盾冲突又和谐互补,表面上“混乱”,其实是多元、包容、张力、丰富、复杂、生机以及多种可能性的表现,“混乱”其实是这一时期社会上思想文化活跃的深层原因。

关 键 词:清末民初  文言  白话  近代汉语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