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诗性的思想资源和诗性的文论意识--对《中国诗性文论与批评》的"诗性"的解读
引用本文:刘绍卫.中国诗性的思想资源和诗性的文论意识--对《中国诗性文论与批评》的"诗性"的解读[J].柳州师专学报,2002,17(1):22-26.
作者姓名:刘绍卫
作者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广西,柳州,545003
摘    要:诗性蕴涵着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跟我们哲思的背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论的逻辑起正是由此展开,不论是“诗化”、世俗文化,还是诗的神性化,都是一种对感性的经验的依赖,这导致特性的泛化和诗化的文论意识的蔓延。我们的文论虽然逐渐观念化、抽象化,也构成了诗性的批评系统。但这种话语一旦定型、成熟之后,文论的意象的丰富性和创造性就会受阻。同时,面对西方的话语的大量的浸入,却有一种“失语”的迷茫。文论的现代话语的建立,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并进行了一种深刻的理论反思和学理的梳理。

关 键 词:诗性  文论意识  意识形态  世俗化  反思  《中国诗性文论与批评》  思想资源  古典文论
文章编号:1003-7020(2002)01-0022-05
修稿时间:2001年12月13

On Ideological Root of the Chinese Poetic Inspiration and the Awareness of Literature Criticism
LIU Shao-wei.On Ideological Root of the Chinese Poetic Inspiration and the Awareness of Literature Criticism[J].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2002,17(1):22-26.
Authors:LIU Shao-wei
Abstract:
Keywords:poetic inspiration  awareness of literature criticism  ideology  poetry  secularization  critique  introspec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