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胡适与安乐哲对《淮南子》中“道”的不同解读
引用本文:陈小霞.胡适与安乐哲对《淮南子》中“道”的不同解读[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1):33-35.
作者姓名:陈小霞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胡适与安乐哲对《淮南子》的道论,因处于不同时空、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解读。胡适基于其科学主义的立场,极力打落"道"的传统意义,认为道是假设之"道",有为之"道"。安乐哲遵循"道"的传统意义,但用西方的思想理解"道",认为道是源头之"道",无为之"道"。他们对"道"的解读不同集中在三点:一、假设之"道"与源头之"道";二、从"一"到"万物"的过程与从"万物"到"一"的过程;三、水的喻象与道的有为无为。

关 键 词:胡适  安乐哲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