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公报(下)
引用本文:方汉奇.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公报(下)[J].青年记者,2006(1):7-8.
作者姓名:方汉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摘    要:为了及时报道和鼓吹抗日,《大公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做出了重大的牺牲。首先是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先后被迫委弃了五处馆舍。《大公报》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只出有天津、上海两个版。抗日战争时期,除这两个版外,又先后增出了香港、汉口、重庆、桂林等四个版。这四个版都自备馆舍,分头编辑,分头出报。到了抗战后期,除重庆版继续出版外,其余的五个版都先后被迫停刊。天津版停刊于1937年8月5日,汉口版停刊于1938年10月18日,上海版停刊于1938年12月14日,香港版停刊于1941年12月13日,桂林版停刊于1944年9月12日。每一次停刊和相应的转移,都要损失…

关 键 词:抗日战争时期  《大公报》  抗战后期  交通工具  重大损失  上海版  香港版  停刊  馆舍  汉口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