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美国解决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政策与实践
引用本文:李永生[,] 高洪源[].美国解决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政策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07(3):43-47.
作者姓名:李永生[  ] 高洪源[]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美教育研究中心 博士后、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副主任(李永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洪源)
摘    要:弱势群体,在西方语用意义上,有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指称范畴。最初的意思是指,因为自身因素而导致社会生存能力低弱的人群,例如残疾人,孤寡老人和未成年的孤儿等,英文常用“Vulnerable Group”表示。随着社会的变迁,特别是政府关注面的扩大和有关社会科学研究的卷入,弱势群体的概念发生了变化。西方社会学理论一般认为,弱势群体是由于某些自身障碍或缺乏经济、政治、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多指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爱和照顾的人群共同体,英语用“Disadvantaged Social Group”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弱势群体包括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劳工、难民、农民、移民、少数民族以及因为诸如恶劣的经济、政治条件和不安全的住宿条件、缺乏教育和自由而形成的人群。

关 键 词:弱势群体  教育问题  社会生存能力  西方社会学理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实践  政策  美国
文章编号:24014089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