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填空与对话
引用本文:聂晓轩,孙丽.填空与对话[J].阅读与鉴赏,2008(9).
作者姓名:聂晓轩  孙丽
作者单位:[1]宜春学院高校区中文讲师 [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 [3]宜春学院高校区中文副教授 [4]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摘    要:波兰美学家英加登指出.在文学作品的诸层次结构中。语言形象中的语词一声音关系是固定的.词、句、段各级语音单位的意义及组合也是不变的.而表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方面.则带有虚构的纯粹意向性特征。本身是模糊的,难以明晰界说的。至于思想观念及其他形而上的蕴涵,更是混沌蒙咙。仿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必须依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去“填空”。正是在此基础上,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进而指出,

关 键 词:填空  对话  文学作品  层次结构  语言形象  语音单位  思想观念  接受美学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