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导读
摘    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贵、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并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负责任的公民和公民公共精神的支持,而这一切又有赖于良好的公民教育。福建师范大学陈永森教授撰写的《和谐社会与公民的公共精神》一文认为,没有公民的公共精神,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公民的公共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关 键 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公民意识教育  社会主义的本质  公共精神  导读  社会和谐  福建师范大学  中国特色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