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牵牛织女传说的考察
引用本文:出石诚彦,赵逵夫.牵牛织女传说的考察[J].文化遗产,2013(5):35-44,157.
作者姓名:出石诚彦  赵逵夫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摘    要:出石诚彦是日本第一位专攻中国神话学的学者。《牵牛织女传说》在八十五年前对牵牛织女传说研究中一些关键问题加以探讨并得出精辟的或很有启发性的结论。论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关于银河的认识》引证了先秦以来文献得出结论:在现存的古文献形成之时,银河和汉水就用同一名称来称呼了。并从人的认识规律和古代中国人对天体称谓的一般规律上提出解释。论文认为"中国绝大多数有名的河流在地势上都是由西向东流的,唯独汉水是由北向南流的,这个方向正好和银河的方向一致"。这个看法至少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天象观察的细致真切以及将之比喻为地上的汉水的确切性。论文引述了古代其他一些民族对银河的命名。如古埃及人把银河叫作"天上的尼罗河",古希腊人等"将银河看作死亡灵魂的聚焦地",对认识秦人以"汉"命名银河和以其始祖女修为织女星座之名等,很有帮助。论文的第二部分《关于"牵牛织女相会"的研究》,先引述了新城新藏之说,认为二十八星宿的说法是在中国的周朝初期形成的,当时牵牛织女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故虽然距离黄道稍远,但还是列入二十八星宿之中。在战国时期经过重新整理,以黄道附近一个星代替牵牛星,改称原来的牵牛星为"河鼓"或"右牵牛",从而清楚地说明了织女星与女星、牵牛星与牛宿的关系。论文说,由于牵牛星可按农时观察到,因而成了农业的象征。"牵牛织女相会"的传说发源于周,兴盛于汉代。织女星和牵牛星在一年的周期运动中有变化,而两星最接近的时间在七月初,所以形成唯七月初七相会一次的情节。关于喜鹊搭桥情节的形成,论文引了《中国的鸟》一书中的调查结论指出:几乎在中国所有的地区都有喜鹊栖息地,也会成群结队飞,因而使人们联想到喜鹊飞上天结成鹊桥的场景。这对于认识虽然"牛郎织女"的传说各地在情节上会有些变化,而"鹊桥相会"的情节各处一样,是有意义的。

关 键 词:出石诚彦  《牵牛织女传说的考察》  七夕  汉水  云汉  鹊桥相会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