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物质性与中国本土化实践:媒介考古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对尤西·帕里卡教授的学术访谈
引用本文:胡大海,尤西·帕里卡.物质性与中国本土化实践:媒介考古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对尤西·帕里卡教授的学术访谈[J].传媒观察,2023(7):43-49.
作者姓名:胡大海  尤西·帕里卡
作者单位:1.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 奥胡斯大学传播与文化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互联网传播形态与中国传播能力建设研究”(17JJD860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选拔、培养、评估制度研究”(18BXW007)的研究成果;
摘    要:芬兰著名媒介理论家尤西·帕里卡(Jussi Parikka)是丹麦奥胡斯大学传播与文化学院数字美学与文化专业的教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及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FAMU)客座教授,2021年当选为欧洲学术委员。其代表作为《媒介考古学》(中文版2018年出版)。他质疑媒介历史、技术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反对人与机器之间二元对立的传统理解,认为媒介是一种超越社会语境、具有自身发展规律的“独立力量”。在南安普顿大学的学术交流中,围绕尤西·帕里卡教授新锐的研究议题,笔者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其进行了学术访谈,试图深度挖掘其在媒介物质性研究中较为“激进”的技术理论取向,以及他对中国本土化实践的见解。谈及中国本土媒介考古研究,尤西·帕里卡教授阐释了其著名的“媒介生态三部曲”的逻辑关联,认为这些作品都在集中探讨一个突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对数字文化的理解和数字文化的物质性被媒介生态渗透得如此之深?他认为中国学术有巨大的潜力。同时,他列举了“媒介考古实验室”这样一个隐喻密集传播的有趣案例,主张用艺术工作和策展工作等“理论”之外的方式思考。

关 键 词:媒介考古学  物质性  媒介生态  本土化实践  尤西·帕里卡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