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批评话语下的戏曲创作主体类型论
引用本文:刘奇玉.批评话语下的戏曲创作主体类型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6):104-107.
作者姓名:刘奇玉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湘潭,湖南,411201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 
摘    要:古代戏曲理论家对创作主体的辨识,缘于中国自古以来严格的雅俗文化等级观念。在对创作主体性的探究过程中,他们有着从主体外在社会地位向戏曲内在创作规律的逐步深化过程。元代批评家以社会身份为标准,把伶人俳优从戏曲创作主体队伍中清除出去或隔离开来,以提高创作主体和戏曲文学地位。明清批评家更多地从戏曲内部规律进行探讨,具有明确的戏曲本体的认识自觉和尊体意识。他们对创作主体类型的探索历程,是古代曲论家对戏曲本体特征认识的逐渐深化的过程。

关 键 词:戏曲创作主体类型  戏曲本体  戏曲创作理论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