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象喻思维”视阈下的诗歌教学策略
引用本文:邓大雪,翟颢.“象喻思维”视阈下的诗歌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14(8):30-31.
作者姓名:邓大雪  翟颢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文学院
摘    要:一、"象喻思维"的内涵(一)"象"字的源起及含义"象"的原意是动物界中的大象,在早年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此字的记载。后来"象"逐渐成为了一种思维形式,《易经》中关于"象"的含义有三层:第一层是"知感之象",即天、地、人等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物象;第二层是"卦象",即占星类书中用于占卜未知的具有特定寓意的线条符号;第三层是"取象",含有联想之意,即一个事物的外部表征。"象"作为元范畴是人们探索人文现象缘起的工具和认识世界的切入路径之一。

关 键 词:教学策略  人文现象  卦象  认识价值  取象  山居秋暝  文质兼美  读写结合  美读  西方思潮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