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建构中国美学史的学科体系
引用本文:吴功正.建构中国美学史的学科体系[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4,20(3):1-7.
作者姓名:吴功正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摘    要:作为学术史上相对年轻的中国美学史研究,依然存在着不少盲点、空白,整个领域存在着失衡和研究框架的跛足现象。这就要重新确立起研究对象和领域,实现美学思想和审美形态在总体的整合。在这一建构过程中,需要有新的美学史观,寻求美学史框架的平衡性。中国美学史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历史复活、现代视界、现象描述、经验揭示。史识、史感是对历史事变、事实、事例、人物等,经过评判、评说所得出的理性结论和真知卓识。历时性解读更具有史的本体性意义,包含有承绪与变异,或同化与“异化”的两种发展方向,而异化更应给予学术重视。异化表征了历史发展的曲折经历,使其更真实地体现出历史的演交情形。而异化过程借助于“中介”得以完成,从而形成了基本演化图式。在基本研究方法上应体现史的本体性机制、美学的根本特征、研究主体素质发挥的综合要求。用中国美学史的思维方式体认美学史,从而实现审美的诗性体验的目标。美学史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构应当具有和焕发个人的学术风采,要有个人独特的体认、领略、把握、感受,甚至属于其个人的话语系统。这一切需要学术创新和遵守学术规范,才能在良好的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内建构起中国美学史的学科体系。

关 键 词:中国美学史  学科体系  建构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