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当代文学的“组织化”建构、生产与调整
引用本文:褚金勇.中国当代文学的“组织化”建构、生产与调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0(1):63-73.
作者姓名:褚金勇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传播话语体系变迁研究(1919—2018)”(18ZDA315);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平台重点项目“报刊书写与中国文人价值认同研究”(2017-XWXY-005)
摘    要:中国当代文学始终存在着"组织化"的生产模式,"组织化"生产被视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学理论创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文学组织、文学会议等"组织化"策略引导当代中国的文学生产传播,从文学题材、文学风格、创作方法等多方面对作家的文学创作进行理论指导和组织规划。但在"组织化"生产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自由与秩序、个性化与"组织化"的消长平衡问题。因为文学创作存在着"组织化"与"个性化"的矛盾,因此也总存在着"组织化"的调整。中国当代文学"组织化"努力的目的就在于结合国家意志和人民伦理,实现文学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关 键 词:当代文学  “组织化”策略  文学生产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