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与文化意蕴
引用本文:洪晓楠,林丹.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与文化意蕴[J].文化学刊,2011(5):30-41.
作者姓名:洪晓楠  林丹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基金项目: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项目编号:09BZX00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NCET-07-0129)
摘    要: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开始,中国已经在世界各地先后成立了数百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建立,使中华文化近距离地走到了世界面前,使各国人民在自己国家就可以“零距离”地接触和学习到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孔子学院是在受到世界其它国家设立的驻外文化机构的启发,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设立的,这样可以扬弃国际上已有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管理机制和传播战略,突显出出孔子学院的中国特色。同时,孔子学院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提升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广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文化品牌。

关 键 词:孔子学院  文化软实力  文化意蕴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