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浸入式诠释性探究:方法论视野下“受众民族志”的重新定位及其当代意义
引用本文:张放.非浸入式诠释性探究:方法论视野下“受众民族志”的重新定位及其当代意义[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27-38,126.
作者姓名:张放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新闻学院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网络人际传播对社会认知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3M531957)的研究成果
摘    要:伯明翰学派以戴维·莫利的电视受众研究为代表的媒介受众研究通常被认为在传播学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其理由之一便是认为莫利的研究是将民族志方法应用于媒介研究的典范,可称之为"受众民族志"研究。但证据表明,"受众民族志"是一个不恰当的方法论标签,而应代之以"非浸入式诠释性探究"。非浸入式诠释性探究方法属诠释主义范式,以社会建构论和主体间性为本体论基础,以符号互动论、现象学社会学、常人方法学和生态心理学为认识论基础,以去原生态情境化的访谈(包括个别访谈和焦点小组)为资料收集的主要方式。非浸入式诠释法已成为相对更适用于城市媒介研究和新媒体研究的一种不同于民族志的质性研究方法。

关 键 词:非浸入式诠释性探究  受众民族志  方法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