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华夏文明之光:青墩遗址的文化—美学史意义
引用本文:吴功正.华夏文明之光:青墩遗址的文化—美学史意义[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19(2):78-82.
作者姓名:吴功正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摘    要:江苏海安青墩遗址代表了江淮地区原始化的一个发展阶段,填补了新石器化在南通地区的空白。在大量出土物的解读中,可以看出其化史的延续性,揭示出了美和美学史的发展规律。青墩遗址具有首次化性质和原创性审美特征,诸如鹿角回旋镖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为最早制造和使用,它和带柄穿孔陶斧、长江北岸五六千年前的“干栏式”建筑,均为我国所首次发现。其鹿角剖纹是《易》起源的最早证明。青墩遗址的化渊源十分深厚悠长,青墩人的智慧和思维及其方式得到了极早的开发。青墩遗址的出土物以有形的载体承荷着大量无声的历史化信息。其石器同农耕化、陶器同饮食化、骨器同象数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青墩遗址大量出土器皿造型的精致性、线条的流变性,体现了水化的智慧性、机巧性特征,它与环太湖圈的吴化区的审美格调如出一辙,代表了当时华夏化-美学的领先水平。

关 键 词:青墩遗址  文化  美学  历史曙光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