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试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有关计算
引用本文:刘淑娟.试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有关计算[J].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1997(4).
作者姓名:刘淑娟
作者单位:泰安教育学院 讲师
摘    要:一、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提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分子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理论基础之一.20世纪30年代初就已确立了DNA的化学成分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到了40年代维尔金斯(Wilkins)及其同事罗莎林·弗兰克林(Rosaline Frankin)根据X射线衍射研究,已清楚DNA分子是由许多亚单位堆积而成,这些亚单位有规则的螺旋几何形状,每3.4(?)单位重复一次,也弄清了DNA分子是某种长链的多聚体,其直径自始至终不变.正是在此基础上,Watson和Crick开始其DNA结构研究.糖—磷酸骨架的某些部分吸引着另一个糖—磷酸骨架的某些部分,或是同一分子上的碱基相互作用,这样,单一的糖—磷酸骨架本身就会形成弯曲和折迭.因此他们请剑桥年轻的数学家John Griffith为其计算一个DNA分子相同碱基之间的吸引力.但Griffith根据计算认为不是相同碱基的相互吸引,而似乎是不同碱基之间的相互吸引,这立刻使Grick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即碱基的互补配对.1952年在剑桥,奥地利生物化学家Erwin Chargaff被介绍给Crick和Watson,他们从而得知了Char-gaff研究了不同生物的DNA,得到的几个实验法则:①T C总是等于A G;②A=T,C=G,但A T不一定等于C G.以此为线索,他们运用先通过理论上建立模型,然后用X射线衍射结果来检验模型的方法,提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