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评法律解释的本体论转向——以“类型”为中心
引用本文:雷秋玉.评法律解释的本体论转向——以“类型”为中心[J].嘉应学院学报,2012,30(4):48-52.
作者姓名:雷秋玉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昆明,650500
摘    要:作为反思概念法学工具的"类型",重视人自身对法律概念、规范的建构意义,是法学研究立场向人本转换的路径之一。在西方,"类型"论经过了三代学者群的发展,但仍以第二代学者中的考夫曼"事物本质"理论和拉伦茨"具体概念"理论最突出。"类型"的本体论转向,即法律的诠释学转向,有其独特的、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21世纪前十年我国学术界本体论意义上的"类型"的研究,基本属于法学移植范畴,缺乏现实的土壤。事实上,我国尚处于法律需被信仰的时代,不宜过多强调"类型"的法律建构意义。

关 键 词:诠释学转向  读者中心  类型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