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国情教育浅议
引用本文:苏寿桐.国情教育浅议[J].人民教育,1992(1).
作者姓名:苏寿桐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编审
摘    要:学校各学科教学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的主渠道。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应以课堂渗透为主,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有关学科自身的特点有机地结合,并注意相互衔接,避免简单重复。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采取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在讲述近现代史部分时,要根据党的有关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基本路线,作全面的历史的分析。对党的工作中的失误,要着重从正面阐述,引出积极的结论。二、要坚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进行。要注重实际效果,防止一阵风,防止形式主义。小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情感,懂得一些简单的道理,为今后的教育打好基础;初中要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初步形成若干基本观点;高中应在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上加深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一些社会问题,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三、要注意发挥有关学科各自的特点,在教学中各有侧重,避免重复。如,历史事实方面的内容主要由历史课结合教学进行讲授;属于自然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由地理课讲授;思想政治课应着重结合学科教育纲要中的有关事实,突出基本观点的教育;语文课主要应发挥感染、陶冶作用。四、在各科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同时注意回答学生思想中的一些疑惑,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