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馆舍设置看民众教育馆的教育意蕴
引用本文:周慧梅.从馆舍设置看民众教育馆的教育意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0(2):76-83.
作者姓名:周慧梅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2006年度国家重点课题“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传承和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AAA06003)
摘    要:民众教育馆是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综合机关,它前接北洋政府时期的通俗教育馆,后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馆、图书馆,繁盛时期曾推广至全国各地.民众教育馆大多假文庙、贡院、庙宇、会馆等旧址所设,在修葺、扩建过程中,不仅延续了原先建筑的文化象征意义,也晕染上浓淡不一的国家在场的政治隐喻色彩,这在实际上影响和规约着民众教育馆事业的发展.民众教育馆的兴衰发展,既是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独特发展的规律所致,也与政府对社会教育和“动员民众”的态度密切相关.

关 键 词:民众教育馆  馆舍设置  文化象征  政治隐喻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