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朦胧的群像——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人物形象论
引用本文:王永洪.朦胧的群像——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人物形象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作者姓名:王永洪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    要:人的发现,是五四时代一个最为重要的成就。但在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出现的却是大量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其根源在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中过强的“社会角色”意识,这导致了中国儿童文学中作家主体性的缺失,并进而导致作品中类型化的成人人物形象和类型化的儿童人物形象,这是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发展中的一个致命弱点。因此,在强调“儿童观”的同时,反省我们的“成人观”,走出“成人本位”的观念误区,是走向21世纪的中国儿童文学所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关 键 词:类型化  儿童形象  成人形象  父意识  主体意识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