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农业需求侧视角下宅基地“一户多宅”分类退出及其整治效应
引用本文:谢臻,沈梓睿,范胜龙.农业需求侧视角下宅基地“一户多宅”分类退出及其整治效应[J].资源科学,2022,44(11):2276-2289.
作者姓名:谢臻  沈梓睿  范胜龙
作者单位:1.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州 350002
2.自然资源部东南生态脆弱区监测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福州 35000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GL169)
摘    要:需求侧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补充与完善,在腾退“一户多宅”的进程中,为农民基本生产生活需求提供保障。本文以传统农区福建省建瓯市为例,从农业需求侧视角出发,诊断“一户多宅”类型,利用人-地-业系统分析耦合协调关系,提出理论、现实与规划3种整治测算方法,并比较包括空间整治潜力和农业需求侧耦合协调度在内的整治效应差异,为“一户多宅”分类退出工作提供借鉴。结果表明:①地方管理对“宅”“户”认定方式模糊,形成继承型、附属型、村内型、跨村型4类“一户多宅”。②耦合度上,“一户一宅”与“一户多宅”均呈现出高水平;耦合协调度上,“一户一宅”、跨村型与附属型为中级或初级协调,继承型和村内型为失调状态。③退出耦合协调度失调的村内型和继承型“一户多宅”,疏解非合理性需求;保留跨村型、附属型为有偿使用,确保农业需求侧稳定发展。④宅基地空间整治潜力方面,理论整治方式最优,规划整治方式最差;但农业需求侧耦合协调度方面,规划整治方式最优,理论整治方式最差。研究认为,挖掘农村存量用地固然是“一户多宅”退出的目标,但农户的生产生计以及农业发展是农区宅基地退出需考虑的首要前提,应当优先依据农业需求侧诉求,分类、分序选择退出。

关 键 词:人-地-业系统  耦合协调  土地整治  宅基地退出  福建省建瓯市  
收稿时间:2022-07-01
修稿时间:2022-10-17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