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生活中的恶及其德育意义
引用本文:高德胜.生活中的恶及其德育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4(11):34-36.
作者姓名:高德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江苏南京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2003年度重大项目(02JAZJD880011)的研究成果
摘    要: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通过“有道德的生活”来学习道德。但这并不是主张过纯粹的道德生活,也不主张通过净化学校生活,使之纯而又纯、没有一星半点恶或不道德现象。正如赵汀阳所说,不是因为有坏人坏事所以生活不完美,而是生活注定有坏人坏事,这是由生活本身决定的,因此“永远也别指望能够把那些坏的或苦的事情从生活中消除掉之后还有生活”。纯粹善的生活是不存在的,恶在生活中永远不可能完全清除,不但是因为恶的种子已经深深埋在了人的遗传素质里了,还因为没有恶和不道德的反衬,善和道德也失去了比照和依据,也就无所谓善或道德了。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