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推进“两纲”教育
引用本文:于海,谢诒范,徐光兴.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推进“两纲”教育[J].现代教学,2006(11):8-10.
作者姓名:于海  谢诒范  徐光兴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 [3]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教育的意义 民族精神的教育是分层次的,它的核心是一个中心归属同时分三个层次。第一是国家意识,第二是文化认同,第三是公民人格,实质是族群归属。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民族精神定义为爱国主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提到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这里特别要讲到的是:民族精神的实质是一个归属。讲到民族精神,首先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有中国人的意识,有国家意识,我要对中国的文化有认同。

关 键 词:民族精神教育  课外实践活动  文化认同  爱国主义  校园文化  上海市  中小学  生命教育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